Maison >interface Web >tutoriel HTML >优秀网站看前端 -- 小米Note介绍页面_html/css_WEB-ITnose
刚开始经营博客的时候,我写过不少“扒皮”系列的文章,主要介绍一些知名站点上有趣的交互效果,然后试着实现它们。后来开始把注意力挪到一些新颖的前端技术上,“扒皮”系列便因此封笔多时。今天打算重开“扒皮”的坑,不过咱挂个优雅点的名字??“优秀网站看前端”,顾名思义的,也是寻觅一些值得玩味的趣味网站,来学习它们的前端技术和交互理念。
作为本系列的开篇,我们拿“买手机送国土”的小米来打头阵,缘由是鄙人有着更换手机的打算又刚好看上小米note高配版,于是逛了下小米note的介绍页面,感觉交互做的挺不错,特别是CSS3动画部分,不妨就直接写篇文章和大家一同来学习和分享。
小米note的介绍页面地址如下,大家可以先去领略它的交互效果:
http://www.mi.com/minote/
字体
该网站首先吸引我的是其在标题头等地方使用的字体,由于本身也喜欢搞设计,所以一眼就注意到这两行细体字绝非宋体黑体和雅黑,check了一下,字体名为FZLTXHK(也就是方正兰亭纤黑体):
会不会有点小诧异,常规我们是很不推荐在网页上通过font-face来引入第三方中文字体的,毕竟一个完整的中文字体包常规都是好几M的大小,一来得让客户端花时间请求、浪费用户流量,二来会造成页面字体效果切换的闪动(FOUT??flash of unstyled text)现象。
小米作为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公司,相信也不会做这么不合常理的事情(喂,没打算聊国土啊喂)。那么字体这块,小米自然也是动了些手脚??只封装了页面上需要使用到的文字。不信?你可以试着把用到第三方字体的标题内容更改为其它内容,你会发现很多文字是不被该字体所支持的:
那么小米的射鸡狮真是辛苦,每次修改页面都要手动打包新的字体,真是兢兢业业可歌可泣。。。。其实未然,毕竟现在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我们可以直接请node包加持~
于是 “字蛛(FontSpider)” 这款工具可以粉墨登场啦(别乱用成语啊亲~)?? 字蛛通过分析本地 CSS 与 HTML 文件获取 WebFont 中没有使用的字符,并将这些字符数据从字体中删除以实现压缩,同时生成跨浏览器使用的格式。
字蛛的使用方式在其官网上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本文不赘述,但先聊聊@font-face的匹配格式,也就是聊一聊WEB上常用的字体格式。
@font-face中引入的字体文件可以通过format方法来帮助浏览器匹配到对应的字体格式,常规各浏览器所支持的字体格式有如下几种:
一、TureTpe(.ttf)格式:
.ttf字体是Windows和Mac的最常见的字体,是一种RAW格式,因此他不为网站优化,支持这种字体的浏览器有(IE9+,Firefox3.5+,Chrome4+,Safari3+,Opera10+,iOS Mobile Safari4.2+);
二、OpenType(.otf)格式:
.otf字体被认为是一种原始的字体格式,其内置在TureType的基础上,所以也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支持这种字体的浏览器有(Firefox3.5+,Chrome4.0+,Safari3.1+,Opera10.0+,iOS Mobile Safari4.2+);
三、Web Open Font Format(.woff)格式:
.woff字体是Web字体中最佳格式,他是一个开放的TrueType/OpenType的压缩版本,同时也支持元数据包的分离,支持这种字体的浏览器有(IE9+,Firefox3.5+,Chrome6+,Safari3.6+,Opera11.1+);
四、Embedded Open Type(.eot)格式:
.eot字体是IE专用字体,可以从TrueType创建此格式字体,支持这种字体的浏览器有(IE4+);
五、SVG(.svg)格式:
.svg字体是基于SVG字体渲染的一种格式,支持这种字体的浏览器有(Chrome4+,Safari3.1+,Opera10.0+,iOS Mobile Safari3.2+)。
那么综上所述,一个@font-face只要匹配了.eot 和 其它某种字体(最好是.woff),就基本能在大多数浏览器上正常显示了。不过查看小米的样式(点我查看),它只匹配了.woff(也就是IE8-将降级为常规字体)。另外,小米将该字体文件以base64编码形式直接inline在css上,此举有个好处??减少了一次文件请求,也能有效防止上文提过的FOUT现象。
不过这个base64怎么折腾出来的?或许小米用字蛛之类的工具获得字体压缩文件后,再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在这里转换)将其转为base64编码形式即可。
另外小米还使用了一个CSS3样式:
-webkit-font-smoothing:antialiased
该属性可以使页面上的字体抗锯齿,使用后字体看起来会更清晰舒服(特别适用于字号较小的文本内容)。
有三种可选值:
none | subpixel-antialiased | antialiased
它们的区别见下图:
transition动画
小米的页面到处都充满了视觉差滚动效果,有种随时给你小惊喜的感觉:
如上图的动画,是由transition实现的,大致步骤如下:
⑴ 给所有要动画的元素设置transition属性,比如 transition:transform 1s ;
⑵ 给所有动画元素添加一个class="visible" ,该class中定义了动画的最终状态;
⑶ 页面DOMReady的时候遍历所有动画元素($(".visible")),检查它们是否还没被滚动条滚上来,如果还在窗口可视区域下方,则移除它们"visible"的class。该步骤主要是用于处理用户下拉页面到某个位置然后刷新页面,这时要求窗口可视区域及其上方的元素都应跳过动画的状态,直接到达动画最终状态;
⑷ 监听onscroll事件,移动到某个动画元素的位置时,则移除该元素名为"visible"的class。
我们可以粗略地写个场景和脚本来实现:
<meta charset="UTF-8"> <title>动画模拟</title> <script src="jq.js"></script> <style> article,div{margin: 380px 0;border: solid 1px gray;} article > section{width:50px;height:50px;background:red;transform: translate3d(-100px, -60px, 0);opacity: 0;transition: all .8s;} article > section.visible {transform: translate3d(0, 0, 0);opacity: 1;} div > span{background:blue;transform: scale(.2);opacity: 0;transition: all 2s;} div > span.visible {transform: scale(1);opacity: 1;} div > p {width:50px;height:50px;background:yellow;transform: translate3d(90px, 100px, 0);opacity: 0;transition: all 1.5s;} div > p.visible {transform: translate3d(0, 0, 0);opacity: 1;} </style> <script> $(function(){ var elmArr = [], $win = $(window); $(".visible").each(function(i,elm){ $(elm).data("ot",$(elm).offset().top); elmArr.push(elm); }); dealClass(1); $win.on("scroll",dealClass); function dealClass(isRemove){ var top = $win.height() + $win.scrollTop(); if(isRemove!=1) { //滚动页面时的判断,并添加class="visible" for (var i = 0,$elem; i < elmArr.length; i++) { $elem = $(elmArr[i]); if ($elem.data("ot") <= top) { $elem.addClass("visible"); elmArr.splice(i, 1); --i; } } }else{ //初始化页面时的判断,并删除class="visible" for (var i = 0,$elem; i < elmArr.length; i++) { $elem = $(elmArr[i]); if ($elem.data("ot") >= top) { $elem.removeClass("visible"); } } } } }) </script><article> <section class="visible"></section></article><div> <span class="visible">hello</span> </div><div> <p class="visible"></p> </div>
效果如下:
transition动画效果默认是线性展示的(linear),我们通过设置其timing-function属性可以让效果变得更灵活,比如这个效果:
此处的transition-timing-function属性被设置为 cubic-bezier(.15, .73, .37, 1.2) ,表示按照该贝塞尔曲线函数来执行动画(了解更多请戳我)。
你可以试着把我们上方例子中的 transition:XXX 修改为:
transition: transform 1.5s cubic-bezier(.15, .73, .37, 1.2),opacity 1s;
然后查看其效果:
如果在transition的最后加上一个时间单位,可以延迟触发动画效果。比如上面五个手机(5个
我们拿第2个
transition:transform 1s cubic-bezier(.15, .73, .37, 1.2) <strong>.2s</strong>;
由于在末尾写上了0.2s的transition-delay值,故第二个手机会相较第一个手机晚0.2秒执行动画。
animate动画
animate很适用于那些需要分段展示的,或者有周期性的非过渡性动画,比如双4G的介绍区域就使用了animate(该效果页面地址):
该卡槽是由一个div(卡槽本身)内嵌一个span(最后淡入显示的镂空处文本)组成的,div触发动画时(跟transition一样加个触发class)直接从下往上显示(2s),而span虽然是同时被触发动画,但它延迟2s才执行,所以营造了“在div动画结束后,span才开始触发动画”的视觉效果。
我们照样拿前面的例子来修改:
View Code
效果如下:
其实这段代码中涉及动画的最关键的部分不外乎这两行:
div.visible{-webkit-animation:ani-fade-in-up 2s ease forwards;animation:ani-fade-in-up 2s ease <strong>forwards</strong>;}div.visible > span {-webkit-animation:ani-fade-in <strong>1s 2s</strong> ease forwards;animation:ani-fade-in 1s 2s ease <strong>forwards</strong>;}
其中span动画延迟2秒执行,执行过程为1s,另外两者都使用了forwards来保持最终状态。
另外在介绍wifi的地方还有一个有趣的循环动画:
这是在animation中将其动画执行次数设置为infinite :
@-webkit-keyframes ani-circle-scale { 0% { -webkit-transform: scale(0); margin-left: 0 } 45% { -webkit-transform: scale(1); margin-left: -999px; opacity: 1 } 80% { opacity: 1 } 100% { opacity: 0 }}div{-webkit-animation:ani-circle-scale 8s ease-out forwards <strong>infinite</strong>;}
更多animation的知识点可点此查阅。
其它
在相机介绍页面,小米还使用了video来展示一个小动画(有些复杂点的展示效果直接使用小尺寸的视频来展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此处代码为:
<video id="exporevideo" poster="http://img03.mifile.cn/webfile/images/2014/cn/goods/minote/camera/ca-49.png"> <source src="http://img03.mifile.cn/webfile/images/2014/cn/goods/minote/camera/jingtou.mp4" type="video/mp4"> <source src="http://img03.mifile.cn/webfile/images/2014/cn/goods/minote/camera/jingtou.webm" type="video/webm"> <img src="http://img03.mifile.cn/webfile/images/2014/cn/goods/minote/camera/ca-49.png" alt=""> </source></source></video>
两个source分别匹配了mp4和webm格式的视频文件,其中mp4是为了兼容IE9+和Safari,webm是为了兼容旧版的Firefox和Opera。除了mp4和webm,其实还有ogg格式可选,各浏览器对视频格式的支持度可查看维基百科(非常详尽)。
最后的那张img图片是用来优雅降级的,也就是不支持
小米在其基础样式中还对全体img使用了 -ms-interpolation-mode:bicubic 属性,它可以让IE下被缩小的图片保持较高质量,而不是变得模糊、带锯齿。不过该样式其实只对IE7有作用,因为IE8+的缺省值已设定为bicubic(IE7-下为nearest-neighbor ,图片被缩放后质量会很差)。
另外小米对其样式和脚本均做了混淆和压缩处理,不过这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只是使用了 grunt 或 gulp 等前端辅助工具罢了。
本篇就介绍到这里,实际上小米官网上还有很多本章未提及的有趣交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仔细摸索一番。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