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php教程 >php手册 >Memcached深度分析

Memcached深度分析

WBOY
WBOYOriginal
2016-06-13 10:35:16821browse

Memcached是danga.com(运营LiveJournal的技术团队)开发的一套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用于在动态系统中减少数据库负载,提升性能。关于这个东西,相信很多人都用过,本文意在通过对memcached的实现及代码分析,获得对这个出色的开源软件更深入的了解,并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末了将通过对BSM_Memcache扩展的分析,加深对memcached的使用方式理解。

本文的部分内容可能需要比较好的数学基础作为辅助。

◎Memcached是什么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清楚它“不是什么”。很多人把它当作和SharedMemory那种形式的存储载体来使用,虽然memcached使用了同样的“Key=>Value”方式组织数据,但是它和共享内存、APC等本地缓存有非常大的区别。Memcached是分布式的,也就是说它不是本地的。它基于网络连接(当然它也可以使用localhost)方式完成服务,本身它是一个独立于应用的程序或守护进程(Daemon方式)。

Memcached使用libevent库实现网络连接服务,理论上可以处理无限多的连接,但是它和Apache不同,它更多的时候是面向稳定的持续连接的,所以它实际的并发能力是有限制的。在保守情况下memcached的最大同时连接数为200,这和Linux线程能力有关系,这个数值是可以调整的。关于libevent可以参考相关文档。 Memcached内存使用方式也和APC不同。APC是基于共享内存和MMAP的,memcachd有自己的内存分配算法和管理方式,它和共享内存没有关系,也没有共享内存的限制,通常情况下,每个memcached进程可以管理2GB的内存空间,如果需要更多的空间,可以增加进程数。

◎Memcached适合什么场合

在很多时候,memcached都被滥用了,这当然少不了对它的抱怨。我经常在论坛上看见有人发贴,类似于“如何提高效率”,回复是“用memcached”,至于怎么用,用在哪里,用来干什么一句没有。memcached不是万能的,它也不是适用在所有场合。

Memcached是“分布式”的内存对象缓存系统,那么就是说,那些不需要“分布”的,不需要共享的,或者干脆规模小到只有一台服务器的应用,memcached不会带来任何好处,相反还会拖慢系统效率,因为网络连接同样需要资源,即使是UNIX本地连接也一样。 在我之前的测试数据中显示,memcached本地读写速度要比直接PHP内存数组慢几十倍,而APC、共享内存方式都和直接数组差不多。可见,如果只是本地级缓存,使用memcached是非常不划算的。

Memcached在很多时候都是作为数据库前端cache使用的。因为它比数据库少了很多SQL解析、磁盘操作等开销,而且它是使用内存来管理数据的,所以它可以提供比直接读取数据库更好的性能,在大型系统中,访问同样的数据是很频繁的,memcached可以大大降低数据库压力,使系统执行效率提升。另外,memcached也经常作为服务器之间数据共享的存储媒介,例如在SSO系统中保存系统单点登陆状态的数据就可以保存在memcached中,被多个应用共享。

需要注意的是,memcached使用内存管理数据,所以它是易失的,当服务器重启,或者memcached进程中止,数据便会丢失,所以memcached不能用来持久保存数据。很多人的错误理解,memcached的性能非常好,好到了内存和硬盘的对比程度,其实memcached使用内存并不会得到成百上千的读写速度提高,它的实际瓶颈在于网络连接,它和使用磁盘的数据库系统相比,好处在于它本身非常“轻”,因为没有过多的开销和直接的读写方式,它可以轻松应付非常大的数据交换量,所以经常会出现两条千兆网络带宽都满负荷了,memcached进程本身并不占用多少CPU资源的情况。

◎Memcached的工作方式

以下的部分中,读者最好能准备一份memcached的源代码。

Memcached是传统的网络服务程序,如果启动的时候使用了-d参数,它会以守护进程的方式执行。创建守护进程由daemon.c完成,这个程序只有一个daemon函数,这个函数很简单(如无特殊说明,代码以1.2.1为准):


CODE:[Copy to clipboard]#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daemon(nochdir, noclose)
    int nochdir, noclose;
{
    int fd;

    switch (fork()) {
    case -1:
        return (-1);
    case 0:
        break; 
    default:
        _exit(0);
    }

    if (setsid() == -1)
        return (-1);

    if (!nochdir)
        (void)chdir("/");

    if (!noclose && (fd = open("/dev/null", O_RDWR, 0)) != -1) {
        (void)dup2(fd, STDIN_FILENO);
        (void)dup2(fd, STDOUT_FILENO);
        (void)dup2(fd, STDERR_FILENO);
        if (fd > STDERR_FILENO)
            (void)close(fd);
    }
    return (0);
}
这个函数 fork 了整个进程之后,父进程就退出,接着重新定位 STDIN 、 STDOUT 、 STDERR 到空设备, daemon 就建立成功了。

Memcached 本身的启动过程,在 memcached.c 的 main 函数中顺序如下:

1 、调用 settings_init() 设定初始化参数
2 、从启动命令中读取参数来设置 setting 值
3 、设定 LIMIT 参数
4 、开始网络 socket 监听(如果非 socketpath 存在)( 1.2 之后支持 UDP 方式)
5 、检查用户身份( Memcached 不允许 root 身份启动)
6 、如果有 socketpath 存在,开启 UNIX 本地连接(Sock 管道)
7 、如果以 -d 方式启动,创建守护进程(如上调用 daemon 函数)
8 、初始化 item 、 event 、状态信息、 hash 、连接、 slab
9 、如设置中 managed 生效,创建 bucket 数组
10 、检查是否需要锁定内存页
11 、初始化信号、连接、删除队列
12 、如果 daemon 方式,处理进程 ID
13 、event 开始,启动过程结束, main 函数进入循环。

在 daemon 方式中,因为 stderr 已经被定向到黑洞,所以不会反馈执行中的可见错误信息。

memcached.c 的主循环函数是 drive_machine ,传入参数是指向当前的连接的结构指针,根据 state 成员的状态来决定动作。

Memcached 使用一套自定义的协议完成数据交换,它的 protocol 文档可以参考: http://code.sixapart.com/svn/memcached/trunk/server/doc/protocol.txt

在API中,换行符号统一为

◎Memcached的内存管理方式

Memcached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内存管理方式,为了提高效率,它使用预申请和分组的方式管理内存空间,而并不是每次需要写入数据的时候去malloc,删除数据的时候free一个指针。Memcached使用slab->chunk的组织方式管理内存。

1.1和1.2的slabs.c中的slab空间划分算法有一些不同,后面会分别介绍。

Slab可以理解为一个内存块,一个slab是memcached一次申请内存的最小单位,在memcached中,一个slab的大小默认为1048576字节(1MB),所以memcached都是整MB的使用内存。每一个slab被划分为若干个chunk,每个chunk里保存一个item,每个item同时包含了item结构体、key和value(注意在memcached中的value是只有字符串的)。slab按照自己的id分别组成链表,这些链表又按id挂在一个slabclass数组上,整个结构看起来有点像二维数组。slabclass的长度在1.1中是21,在1.2中是200。

slab有一个初始chunk大小,1.1中是1字节,1.2中是80字节,1.2中有一个factor值,默认为1.25

在1.1中,chunk大小表示为初始大小*2^n,n为classid,即:id为0的slab,每chunk大小1字节,id为1的slab,每chunk大小2字节,id为2的slab,每chunk大小4字节……id为20的slab,每chunk大小为1MB,就是说id为20的slab里只有一个chunk:


CODE:[Copy to clipboard]void slabs_init(size_t limit) {
    int i;
    int size=1;

    mem_limit = limit;
    for(i=0; i        slabclass[i].size = size;
        slabclass[i].perslab = POWER_BLOCK / size;
        slabclass[i].slots = 0;
        slabclass[i].sl_curr = slabclass[i].sl_total = slabclass[i].slabs = 0;
        slabclass[i].end_page_ptr = 0;
        slabclass[i].end_page_free = 0;
        slabclass[i].slab_list = 0;
        slabclass[i].list_size = 0;
        slabclass[i].killing = 0;
    }

    /* for the test su

Statemen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voluntarily contributed by netizens,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is site does not assume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suspected of plagiarism or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admin@php.cn
Previous article:创建本地的PEARNext article:Pear的PHP_Compat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