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编程助手
AI免费问答

新华社评懂车帝科普节目:辅助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 必须守牢底线

P粉390130307   2025-08-13 11:44   478浏览 原创

新华社评懂车帝科普节目:辅助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  必须守牢底线

辅助驾驶技术正逐步走进大众生活,为驾驶者带来便利与舒适。然而,随着部分企业夸大宣传以及用户认知不足,因误用辅助驾驶功能引发的交通事故频发,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日,新华社刊发评论文章《辅助驾驶不等于无人驾驶,必须守牢底线》,结合懂车帝推出的辅助驾驶科普节目、行业专家观点及相关政策规定,深入剖析了当前辅助驾驶使用中的误区与风险。

报道指出,懂车帝在该科普节目中测试了市面上热销的近40款车型,涵盖20多个品牌,通过还原高速行驶、城市道路等高风险场景,模拟真实交通状况下的辅助驾驶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在面对复杂或突发情况时,现有辅助驾驶系统仍存在明显局限,部分测试中甚至出现严重碰撞,画面令人震撼。

文章强调,交通安全的关键往往不在于系统99%的可靠性,而在于那1%的失效可能带来100%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驾驶员必须始终保持警觉,随时准备接管车辆,这是确保安全的核心前提。

混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概念,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引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交通安全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鲁光泉的观点指出,目前国内尚未有通过认证的L3级自动驾驶车辆上市销售,所有在售车型均处于L2级别,要求驾驶人全程参与、目视前方、手握方向盘。一旦发生事故,除非能证明是车辆本身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否则责任将由驾驶员承担。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监管部门的明确态度。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期举行的发布会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强调,当前我国市场上所有配备“智驾”系统的汽车,均不具备真正的“自动驾驶”能力。这些系统仅能提供驾驶辅助,核心操作仍需由人类驾驶员完成,驾驶人始终是责任主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智能驾驶功能成为各大车企宣传的重点。然而,部分品牌在营销过程中存在过度包装、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对此,今年4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倡议,呼吁全行业严格遵循《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杜绝虚假宣传,避免使用模糊或易引发误解的功能命名,确保用户清晰理解功能边界,防范误用风险。

新华社在文中郑重提醒: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公众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不应盲目依赖尚未成熟的智能系统,更不能将生命安全寄托于仍处发展阶段的技术之上。正确做法是主动学习、理性使用各项驾驶辅助功能,始终把安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对于汽车企业,文章也提出明确要求:应以社会责任为先,一方面积极开展辅助驾驶安全教育,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必须如实告知技术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杜绝夸大宣传,防止因信息误导而造成安全隐患。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健康有序发展,真正服务于公众出行安全。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