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Database >Mysql Tutorial >2013.9.2 校招准备 tips + 各种数据结构
1、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 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层次 答案:B 2、采用( )不会产生内部碎片(“内零头”) A、分页式存储管理 B、分段式存储管理 C、固定分区式存储管理 D、段页式存储管理 答案:B 3、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
1、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A、一维 B、二维 C、三维 D、层次
答案:B
2、采用( )不会产生内部碎片(“内零头”)
A、分页式存储管理 B、分段式存储管理
C、固定分区式存储管理 D、段页式存储管理
答案:B
3、段页式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次内存。
A、1 B、2 C、3 D、4
答案:C
4、分段管理提供(B)维的地址结构。
A、1 B、2 C、3 D、4
二维逻辑地址:段号+段内地址
分页与分段的主要区别:
1)、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划分的,因此段对用户是可见的;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是为了管理主存的方便而划分的,对用户是透明的。
2)、页的大小固定不变,由系统决定。段的大小是不固定的,它由其完成的功能决定。
3)、段式向用户提供的是二维地址空间,页式向用户提供的是一维地址空间,其页号和页内偏移是机器硬件的功能。
4)、由于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因此便于存贮保护和信息的共享,页的保护和共享受到限制。
分页与分段存储管理系统虽然在很多地方相似,但从概念上讲,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①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的目的是实现离散分配,减少外部碎片,提高内存利用率。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每一段在逻辑上是一组相对完整的信息集合。
②分页式存储管理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而分段式存储管理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
③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是等长的。而段的长度不定。
④分页的优点体现在内存空间的管理上,而分段的优点体现在地址空间的管理上。
5、()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二维地址结构。
A、固定分区 B、分页 C、分段 D、可变分区
答案:C
6、()存储管理方式提供一维地址空间。
A、固定分区 B、分段 C、分页 D、分段和段页式
答案:A
7、下列()存储管理方式能使存储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较高。
A、固定分区 B、可变分区 C、分页管理 D、段页式管理
答案:D
8、分页管理每取一数据,要访问( )次内存。
A、1 B、2 C、3 D、4
答案:B
9、通道是一种( )。
A、I/O端口 B、数据通道 C、I/O专用处理机 D、软件工具
答案:C
10、磁盘与主机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是( )
A、无条件 B、程序查询 C、中断方式 D、DMA方式
答案:D
11、在一个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一个程序的页面走向为4、3、2、1、3、5、4、3、2、1、5,并采用LRU算法。设分配给该程序的存储块数M分别为3和4,在该访问中发生的缺页次数F和缺页率f 是(C )
A. ①M=3,F=8、f≈67% ②M=4,F=5、f≈42%
B.①M=3,F=10、f=83% ②M=4,F=8、f≈67%
C.①M=3,F=9、f≈75% ②M=4,F=9、f≈75%
D.①M=3,F=7、f≈58% ②M=4,F=6、f=50%
12、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D)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D、动态和静态特征
13、系统感知进程的唯一实体是(C )
A、JCB B、FCB C、PCB D、SJT
14、SPOOLING技术利用于( B)
A、外设概念 B、虚拟设备概念 C、磁带概念 D、存储概念
15、( A)是直接存取设备。
A、磁盘 B、磁带 C、打印机 D、键盘显示终端
16、采用假脱机技术,将磁盘的一部分作为公共缓冲区以代替打印机,用户对打印机的操作实际上是对磁盘的存储操作,用以代替打印机部分是指()
A、独占设备 B、共享设备 C、虚拟设备 D、一般物理设备
答案:C
17、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的移动技术优点在于()
A、增加主存容量 B、缩短访问周期 C、加速地址转换 D、集中空闲区
答案:D
18、位示图的用处为()
A、主存空间的共享 B、文件的保护和加密 C、磁盘空间的管理 D、文件目录的查找
答案:C
19、虚拟设备中,当用户作业要进入系统时,由SPOOLing系统的预输入程序将作业信息从物理输入设备上送到( )
A、内存 B、输入井 C、输出井 D、通道
答案:B
20、设在内存中有P1、P2、P3三道程序,并按照P1、P2、P3的优先次序运行,其内部计算和I/O操作时间由下图给出:
P1:计算 60ms----------------I/O 80ms-----------------计算 20ms
P2:计算 120ms--------------I/O 40ms-----------------计算 40ms
P3:计算 40ms----------------I/O 80ms-----------------计算 40ms
调度程序的执行时间忽略不计,完成这三道程序比单道运行节省的时间是(C )
A、80ms B、120ms C、160ms D、200ms
解析:首先P1计算60ms,然后I/O 80ms,在这80ms中,P2也同步开始计算,等P1的I/O运行完了,CPU停止P2的计算,转去做P1后期那20ms的运算,至此所花时间为60+80+20=160ms;然后CPU再去接着运算P2,40ms,然后p2I/O运行40ms,在此期间,cpu去计算p3,正好也是40ms,算完之后接着算p2的后期部分,40ms,在此期间,因为p3的前40ms已经计算完成,可以进行i/o操作,所以同时p3的i/o也开始运行,运行80ms,这80ms中,前40msCPU在算P2,后40msCPU在算P3,所以是:40+40+40+80=200ms,加上前面的160,为360ms。
而如果是单道运行,则时间花费为:60+80+20+120+40+40+40+80+40=520ms,相差为520-360=160ms ,选C
产生死锁的原因主要是:
(1) 因为系统资源不足。
(2) 进程运行推进的顺序不合适。
(3) 资源分配不当等。
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 互斥条件:一个资源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2) 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3) 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4) 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
这四个条件是死锁的必要条件,只要系统发生死锁,这些条件必然成立,而只要上述条件之一不满足,就不会发生死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