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小伙伴都在面试中被算法题虐的体无完肤,平时已经把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烂熟于胸,LeetCode的算法题也刷了不少,但在“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的技术面总体方针指导下,面试官总能提出你从来没有见过的算法问题,面对从来没有见过的算法新题,程序员们应该怎么回答呢?这是我应对的一套方法论,希望能在炎炎夏日中给你带来一丝清爽。
1、问题定位与算法选型
假设你现在面对一个实际的算法问题,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即用尽可能低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解决问题并写出代码;
接着,我们要定位问题。目的是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这里定位问题包含很多内容。
例如:
这个问题是什么类型(排序、查找、最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复杂度下限是多少,即最低的时间复杂度可能是多少;采用哪些数据结构或算法思维,能把这个问题解决。
例如:在一个包含 n 个元素的无序数组 a 中,输出其最大值 max_val。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显然,要输出的最大值 max_val,也是原数组的元素之一。因此,这个问题的类型是,在数据中基于某个条件的查找问题。
关于查找问题,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二分查找,其复杂度是 O (logn)。但是,二分查找的条件是输入数据有序,此案例并不满足。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在 O (logn) 的复杂度下解决问题。
但是,继续分析你会发现,某一个数字元素的值会直接影响最终结果。这是因为,假设前 n-1 个数字的最大值是 5,但最后一个数字的值是否大于 5,会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这个问题不把所有的输入数据全都过一遍,是无法得到正确答案的。要把所有数据全都过一遍,这就是 O (n) 的复杂度。
总结一下,因为该问题属于查找问题,所以考虑用 O (logn) 的二分查找。但因为数组无序,导致它并不适用。又因为必须把全部数据过一遍,因此考虑用 O (n) 的检索方法。这就是复杂度的下限。
当明确了复杂度的下限是 O (n) 后,你就能知道此时需要一层 for 循环去寻找最大值。那么循环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动态维护一个最大值变量。空间复杂度是 O (1),并不需要采用某些复杂的数据结构。这个问题的代码如下:
def find_max(x_list):
max_val=-float("inf")
max_index=0
for i,x in enumerate(x_list):
if(x>max_val):
max_val=x
max_index=i
return max_val,max_index
2、通用解题方法论
上面的案例比较简单只是一个小小的热身,实际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论进行解决。
面对一个未知问题时,首先从复杂度入手。尝试去分析这个问题的时间复杂度上限是多少。这就是不计任何时间、空间损耗,采用暴力求解的方法去解题。然后分析这个问题的时间复杂度下限是多少。这就是你写代码的目标。
接着,尝试去定位问题。在分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就需要去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和运用合适的算法思维,从暴力求解的方法去逼近写代码的目标了。在这里需要先定位问题,这个问题的类型就决定了采用哪种算法思维。
最后,需要对数据操作进行分析。例如:在这个问题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哪些操作(增删查),数据之间是否需要保证顺序或逆序?当分析出这些操作的步骤、频次之后,就可以根据不同数据结构的特性,去合理选择你所应该使用的那几种数据结构了。
经过以上分析,对方法论进行提练,宏观上的步骤总结为以下 4 步:
复杂度分析。估算问题中复杂度的上限和下限。定位问题。根据问题类型,确定采用何种算法思维。数据操作分析。根据增、删、查和数据顺序关系去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利用空间换取时间。编码实现。
这套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的问题,不仅在面试中可以使用,在后期的工作中也可以利用这套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
3、两个小案例
例 1,在一个数组a=[1, 3, 4, 3, 4, 1] 中,找到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字。如果并列存在多个,随机输出一个。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复杂度。假设我们采用最暴力的方法。利用双层循环的方式计算:
第一层循环,我们对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进行遍历;
第二层循环,对于每个元素计算出现的次数,并且通过当前元素次数 time_tmp 和全局最大次数变量 time_max 的大小关系,持续保存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元素及其出现次数。
由于是双层循环,这段代码在时间方面的消耗就是 n*n 的复杂度,也就是 O (n2)。这段代码很容易实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接着,我们思考一下这段代码最低的复杂度可能是多少?
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复杂度最低低不过 O (n)。这是因为某个数字的数值是完全有可能影响最终结果。例如,a=[1, 3, 4, 3, 4, 1],随机输出 1、3、4 都可以。如果 a 中增加一个元素变成,a=[1, 3, 4, 3, 4, 1, 3, 1],则结果为 1。
由此可见,这个问题必须至少要对全部数据遍历一次,所以复杂度再低低不过 O (n)。
显然,这个问题属于在一个数组中,根据QQ靓号交易某个条件进行查找的问题。既然复杂度低不过 O (n),我们也不用考虑采用二分查找了。此处是用不到任何算法思维。那么如何让 O (n2) 的复杂度降低为 O (n) 呢?
只有通过巧妙利用数据结构了。分析这个问题就可以发现,此时不需要关注数据顺序。因此,栈、队列等数据结构用到的可能性会很低。如果采用新的数据结构,增删操作肯定是少不了的。而原问题就是查找类型的问题,所以查找的动作一定是非常高频的。在我们学过的数据结构中,查找有优势,同时不需要考虑数据顺序的只有哈希表,因此可以很自然地想到用哈希表解决问题。
哈希表的结构是 “key-value” 的键值对,如何设计键和值呢?哈希表查找的 key,所以 key 一定存放的是被查找的内容,也就是原数组中的元素。数组元素有重复,但哈希表中 key 不能重复,因此只能用 value 来保存频次。
分析到这里,所有解决方案需要用到的关键因素就出来了,我们总结为以下 2 点:
预期的时间复杂度是 O (n),这就意味着编码采用一层的 for 循环,对原数组进行遍历。数据结构需要额外设计哈希表,其中 key 是数组的元素,value 是频次。这样可以支持 O (1) 时间复杂度的查找动作。
因此,这个问题的优化代码就是:
def find_max_count(x_list):
#将x_list映射成哈希表,也就是字典,key为值,value为频次
x_dict={}
for i in x_list:
if x_dict.get(i,None):
x_dict[i] +=1
else:
x_dict[i]=1
val_max=-1
count_max=-1
for key,value in x_dict.items():
if value>val_max:
val_max=value
count_max=key
print(f"出现最大的数字是{count_max}")
print(f"出现的次数是{val_max}")
return val_max,count_max
find_max_count([1, 3, 4, 4,3, 4,4,4, 1])
输出结果:
出现最大的数字是4
出现的次数是5
例 2,这个问题是力扣的经典问题,two sums。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arr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加和等于目标值的两个整数,并返回它们在原数组中的下标。
你可以假设,原数组中没有重复元素,而且有且只有一组答案。但是,数组中的元素只能使用一次。例如,arr=[1, 2, 3, 4, 5, 6],target=4。因为,arr [0] + arr [2]=1 + 3=4=target,则输出 0,2。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复杂度。假设我们采用最暴力的方法,利用双层循环的方式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层循环,我们对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进行遍历;
第二层循环,对于第一层的元素与 target 的差值进行查找。
例如,第一层循环遍历到了 1,第二层循环就需要查找 target - arr [0]=4 - 1=3 是否在数组中。由于是双层循环,这段代码在时间方面的消耗就是 n*n 的复杂度,也就是 O (n2)。
接下来,我们看看下限。很显然,某个数字是否存在于原数组对结果是有影响的。因此,复杂度再低低不过 O (n)。
这里的问题是在数组中基于某个条件去查找数据的问题。然而可惜的是原数组并非有序,因此采用二分查找的可能性也会很低。那么如何把 O (n2) 的复杂度降低到 O (n) 呢?路径只剩下了数据结构。
在暴力的方法中,第二层循环的目的是查找 target - arr [i] 是否出现在数组中。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可能要使用哈希表。同时,这个例子中对于数据处理的顺序并不关心,栈或者队列使用的可能性也会很低。因此,不妨试试如何用哈希表去降低复杂度。
既然是要查找 target - arr [i] 是否出现过,因此哈希表的 key 自然就是 target - arr [i]。而 value 如何设计呢?这就要看一下结果了,最终要输出的是查找到的 arr [i] 和 target - arr [i] 在数组中的索引,因此 value 存放的必然是 index 的索引值。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就能找到解决方案,分析如下:
预期的时间复杂度是 O (n),这就意味着编码采用一层的 for 循环,对原数组进行遍历。
数据结构需要额外设计哈希表,其中 key 是 target - arr [i],value 是 index。这样可以支持 O (1) 时间复杂度的查找动作。
因此,代码如下:
def tow_sums(x_list,target):
x_dict={}
for i,value in enumerate(x_list):
x_dict[value]=i
for key,value in x_dict.items():
v=target - key
try:
if (x_dict.get(v,None) & x_dict.get(v,None)!=value):
print(f"符合要求的数字是{v},{key}")
print(f"数字的索引是{ x_dict.get(v,None)},{x_dict.get(key,None)}")
except:
continue
return v,x_dict.get(v,None)
总结
面对算法问题,一定要对问题的复杂度进行分析,做好技术选型。这就是定位问题的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做好,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以下 4 种:
复杂度分析。估算问题中复杂度的上限和下限。定位问题。根据问题类型【查找、排序、最优化】,确定采用何种算法思维。数据操作分析。根据增、删、查和数据顺序关系去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利用空间换取时间。编码实现。